馬來西亞投貿部副部長籲請中國企業勿將馬國當成「洗產地」地點,以規避美國進口關稅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暨工業部副部長劉鎮東表示,全球出口限制日益趨嚴及美中貿易戰擔憂持續升級下,馬國政府籲請中國企業勿將馬國當成「洗產地」地點,以規避美國進口關稅。過去一年多來,渠已多次提醒中國企業,倘欲透過馬國更換產品標示以規避美國進口關稅,則該投資並不適合。惟渠未具體說明涉及的企業類型。
所謂「洗產地」係指企業利用個別國家(或地區)對貨物原產地管理未做專門立法或法律不完善之疏漏,透過移除產品標示、更換貨物外包裝等手段,獲得該國(或地區)的產地認證。
據外電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將進一步強化對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中國之管制,並將馬國、新加坡與臺灣等地製造的半導體設備列入「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 FDPR)的監管範圍。
馬國作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參與者,占據全球半導體測試與封裝業務市場之13%。隨著中國晶片公司將組裝需求多元化至海外,馬國被視為有望獲得更多相關領域業務的國家之一。
劉副部長指出,無論美國由民主黨抑或共和黨執政,關稅政策在部分領域的強硬立場已成趨勢,太陽能板產業即為一例。去(2023)年美國對來自越南、泰國、馬國與柬埔寨等四國中國企業設有工廠的國家所出口的太陽能產品課徵高進口關稅,並在美國製造商投訴之後,於本(2024)年10月初擴大關稅。
此外,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曾警告,渠將在明(2025)年1月20日上任後,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額外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