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須防「川普衝擊波」對經貿發展之衝擊
11月6日,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這次選舉結果將對馬來西亞產生重要影響。回顧川普首次執政對馬國的影響,有助於預測其新任期可能帶來的變化並制定應對策略。
川普首次執政期間推行「美國優先」政策,採取一系列保護主義措施,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加劇。儘管馬國當時未直接受到美國關稅影響,但全球供應鏈之不確定因素增加,以及多邊貿易協定弱化,使得馬國的出口市場波動明顯,尤其在電子和製造業方面。這些波動影響企業之生產計畫與盈利能力。
此外,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迫使馬國在尋求外資與技術合作時更多依賴其他國家。
川普第二個任期內,貿易保護主義的升級、能源政策的不確定性及外交支持的減少,預計將對馬國帶來更大壓力。外交支援的減少可能意味著對馬國的直接投資減少,國際合作項目受阻,進而影響經濟增長與區域影響力。
估計川普將提出的「關稅戰2.0」計畫包括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普遍關稅,並對中國商品徵收更高關稅。該措施將加劇供應鏈之不穩定,但同時亦為馬國吸引跨國企業生產轉移提供機會與挑戰。馬國在基礎設施、穩定的政治環境及高技能勞動力方面具備競爭力,但亦面臨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激烈競爭。同時,中國對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可能削弱馬國對中國的出口,尤其電子零組件與原材料領域。
在能源政策方面,川普傾向於擴大化石燃料之生產,這可能導致國際油價下跌,直接影響馬國的財政收入與經濟穩定。近年來,馬國積極推動綠色能源發展,特別是在首相安華上任後加大對可再生能源之投資。然美國可能的能源政策逆轉將考驗馬國推進綠色轉型的決心與行動力。
川普政府在東南亞的政策主要圍繞在安全、經濟利益和價值觀等三方面展開。然此類目標的執行往往缺乏一致性,尤其是在美中關係日益複雜之背景下,美國的霸權邏輯常常導致政策反復無常。
在安全領域,美國在東南亞的安全承諾經常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缺乏持久的戰略規劃。這導致東南亞國家對美國的安全承諾缺乏信任感,迫使渠等在安全問題上更加獨立,並尋求與其他大國之合作。川普政府對東南亞的安全態度常常帶有實用主義色彩,其承諾通常基於臨時的戰略利益,而非長期的夥伴關係,這也削弱美國作為可靠安全夥伴之形象。
在經濟利益方面,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及對多邊貿易協定的抵制,使得美國與東南亞的經濟合作受到顯著影響。川普傾向於透過單邊手段保護美國國內產業,削弱其與東南亞國家的多邊合作機會,直接降低美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吸引力。東南亞國家因此被迫向其他經濟體開放市場,尤其是中國與日本等區域大國,來彌補與美國經濟合作的減少。
在價值觀方面,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較少人權與民主等議題,這使得美國在東南亞的「軟實力」影響力明顯減弱。財經新聞/半導體資料中心首當其衝-大馬防“特朗普衝擊波”傳統上,美國透過宣導人權、民主和自由價值觀來塑造其在東南亞的積極形象,但川普執政期間,美國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和宣傳力度明顯下降。這不僅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道義影響力,也為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提供更多發揮影響力的空間。
面對這些挑戰,馬國應採取多元的貿易策略,減少對美國市場之依賴,並吸引跨國企業將生產轉移至本國。同時,深化與東協的經濟與安全合作,以增強區域經濟之韌性。馬國亦須加速綠色能源發展,例如增加對光電與氫能技術之投資,降低對國際低油價之依賴,並推動產業多元化,以提升經濟韌性與競爭力,應對外部環境之變化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