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推出循環經濟政策框架以促進製造業永續成長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投貿部)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頃於「第二屆石化永續發展會議」上表示,馬國推出「循環經濟政策框架」(Circular Economy Policy Framework),旨在重新制定以石化燃料為主之產業模式並促進整個製造業價值鏈的綠色成長實踐。
該框架將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概述為一項關鍵戰略,以確保當地生產商對其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負責,直至最終處置。EPR 的目的並非懲罰生產商,而是讓渠等將環境管理成本納入生產過程中,進而激勵更多的永續實踐。
為實現循環經濟,投貿部盼敦促所有產業與製造商重新考慮其營運,並採用更具創新性方法,成為循環經濟生態系之一部分。該框架之所以至關重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透過更永續途徑,將該產業對馬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貢獻從目前 24%之基準提高;(二)為確保該產業減少目前對國家氣候變遷報告貢獻之20%二氧化碳與溫室氣體排放。
東姑賽夫魯部長表示,該框架盼落實「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New Industrial Master Plan)、「國家能源轉型路線圖」(National Energy Transition Roadmap)、「國家ESG產業框架」(National Industry Framework for ESG)及「綠色投資戰略」(Green Investment Strategy)。馬國將積極在再製造與翻新、工業廢棄物管理與先進回收等領域尋求投資機會,並催生新永續產業與產品與吸引更多綠色投資。
東姑賽夫魯部長另稱,在區域方面,倘無法應對氣候變遷,至本世紀末,東南亞可能會損失高達11%之GDP。因此,隨著馬國在年底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投貿部計劃為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努力提供更多動力。促進東協氣候適應能力的融資以及速採用循環經濟政策框架將為此一目標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