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向全球贸易投下「关税核弹」,「10%基准关税」+「对等关税」及对汽车等特定行业加征关税的政策,直接击穿金融市场防线。
这场21世纪最激进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瞬间撕裂全球资本市场:美股单周蒸发5.4万亿美元,全球股市市值已缩水10万亿美元;科技巨头单日市值蒸发超万亿;新兴资产代表比特币(BTC)市值从1.7万亿美元降至1.5万亿美元,BTC ETF连续5日资金外流,流失净值达43亿美元。
比特币的「避险」属性再次被证伪,美联储的降息政策成为金融市场等待的「救命稻草」。
但从美联储主席鲍尔的表态来看,当下调整货币政策「为时过早」,美联储将保持观望态度。这意味着美联储短期内不会降息,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4.3%左右。
市场或需等到5月份才能见分晓。CME「美联储观察」显示,美联储5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54.8%,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45.2%。而新西兰、印度、日本等多国央行的利率政策调整已在本月开始。
全球股市市值已缩水10万亿美元
北京时间4月9日,特朗普对数十个国家的「对等关税」将正式生效。这位美国总统自今年1月特朗普政府上任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就迅速升级,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核心推手。
自3月12日起,美国对墨西哥、加拿大加征25%的钢铁和铝关税,随后分两批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直到4月2日宣布对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基准关税,以及更具杀伤力的「对等关税」计划。
相比以往仅针对钢铁、汽车等传统行业的关税壁垒,对等关税牵涉面更广。基准关税外,美国将根据贸易对象不同追加更高税额,范围涵盖欧洲、亚太等主要经济体。
其中,美国对中国关税加征34%,加上此前加征的20%关税,本轮加征幅度累计达到54%。就连欧盟、日本、加拿大也没能避免,分别实施了20%、24%、25%的对等关税,远超市场预期。越南、柬埔寨最高,分别是46%和49%。
美国对部分贸易伙伴关税税率表
面对特朗普的「背刺」,曾经亲密盟友的反击箭在弦上。4月7日,欧盟委员会向成员国提议对部分美国产品征收25%关税。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美国的贸易战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并计划与「可靠」伙伴合作迅速实现贸易多样化。
4月4日,中国针对关税大战的反制措施落地,包括但不限于自2025年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税率的基础上加征34%关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如果中国不能在4月8号前取消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34%的关税,美国将会从4月9号起对中国额外再征收50%的关税。
白宫经济官员透露,已有50多个国家致电白宫寻求谈判,希望减轻冲击,但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CBS节目《面对全国》上强调,特朗普「不是开玩笑」,关税策略不会延后上路。
这场无声的「战火」还在不断升级,金融市场首当其冲,出现剧烈动荡。
短短几天,美股市场急剧蒸发5.4万亿,4月7日上演「黑色星期一」,美股低开后冲高,纳指一度涨超4%,但随后回落震荡,道指下跌超390点,跌幅为1.02%。苹果股价单日重挫9.3%,市值蒸发约3110亿美元;亚马逊与Meta双双下跌约9%;尽管芯片暂时获得关税豁免,但英伟达股价仍然下跌7.8%;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微软分别下跌4%和2.4%。
其他亚洲股市早盘包含日股、A股、韩股也惨遭血洗。其中A股早盘三大股指全线低开,沪指低开4.46%,深指低开5.96%,创业板指低开6.77%。与此同时,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也未能幸免,4月7日,黄金一度跌破3000美元,目前已有所回升。
当传统金融市场集体跳水后,部分目光投向了新兴金融——加密资产,但结果令人失望。
比特币跌超9% 「避险属性」再被证伪
4月2日特朗普关税政策公布当日,加密资产市值占比超60%的比特币曾跳涨至88500美元,但随着特朗普的讲话继续,比特币开始出现下跌,不过在此后4日守住了82000关口。
一些分析师和行业人士就此乐观认为,比特币正在表现「避险属性」。
Mudrex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Edul Patel指出,「这些关税可能会削弱美元的主导地位,为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资产创造机会,」他强调,随着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加剧,比特币仍然是一种首选的避险资产。
Bitget首席分析师Ryan Lee也表示,「20%的普遍关税存在引发滞胀的风险(即成本上升而经济却没有增长),再加上全球其他国家的报复性举措,交易员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将比特币作为避风港,利用其去中心化的特性来规避贸易战的影响。」
然而,这种乐观在4月6日彻底被击碎。
随着基础关税生效、各国倾向「反制」的表态以及特朗普对对等关税的坚持,4月6日夜间,比特币下探至77000美元附近,4月7日达到年内新低74508美元,加密货币市场近24小时全网爆仓量超8.9亿美元,逾29.9万人惨遭清算。截至4月9日,BTC价格较4月2日下跌7.1%
比特币自特朗普关税政策后持续下跌
与新冠疫情以及俄乌战争爆发时一样,比特币的「避险属性」又被证伪了。
尽管比特币诞生的17年里持续上涨,并在2024年、2025年接连因纳入美股ETF及特朗普支持的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资产,但波动依然让比特币更接近风险资产而非用于「避险」。
作为风险资产,流动性是否愿意进入比特币成为关键。理论上,当股票遭遇抛售释放流动性后,比特币或许有望接住。但被视作风向标的ETF并未给出有力数据。
4月3日比特币现货ETF总净流出9985.91万美元,4月4日比特币现货ETF总净流出6487.76万美元,4月7日,比特币现货ETF单日总净流出高达1.09亿美元,已连续5日资金外流,总资产净值5日累计流失43亿美元,而流出截至目前仍在继续。
此外,并未展现「避险属性」的比特币,走势依然与美股高度关联。根据TradingView的统计,过去十年间,比特币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为0.17,这一相关性仍在增加,在过去五年中,其相关性上升至0.41。
在宏观热点事件发生时,比特币与美股的强相关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在2020年疫情后的市场复苏期间,两者都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比特币的恢复或许需要等待美股的修复。而2018年贸易战期间,美股的修复周期为4个月,此后迎来10个月的长红。
而风险资产市场的流动性与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也息息相关,当下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美联储,压力直接给到了鲍威尔。
特朗普关税政策后,当地时间4月4日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一场活动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考虑到关税政策「远超预期」,并且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持续时间可能「更为持久」,当下调整货币政策「为时过早」。
鲍威尔在讲话中强调,关税对经济的全面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美联储将保持观望态度。美联社指出,鲍威尔的表态意味着美联储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4.3%左右,短期内不会降息。
鲍威尔透露,美联储官员将于5月6日至7日再次召开会议,制定利率政策,「我们需要拭目以待,看看事情将如何发展。」
市场或需等待5月美联储的降息节奏更加明晰时,才有机会见到曙光。
当前,已经有其他国家央行开始行动。
4月9日,新西兰联储决议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5%,这是该国央行连续第五次会议降息;印度央行则下调了2026年CPI通胀率预期至4%,此前预期为4.2%,并将政策立场调整为「宽松」;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则在今日举行的会议上表示,如果经济按预期改善,将继续加息;巴克莱经济学家报告预测欧洲央行可能会在4月17日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