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馬來西亞課徵24%對等關稅,馬國將啟動5項應對貿易挑戰措施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投貿部)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於本(4)月7日召開有關美國課徵對等關稅之新聞發佈會時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措施震撼全球,馬來西亞強調不採取任何報復性行動。馬國將繼續與美國高層戰略對話,並啟動5項應對貿易挑戰措施:(一) 正式啟動國家地緣經濟指揮中心(NGCC),並由首相安華領導,專注評估出口產業影響。(二)投貿部將成立特別工作小組,並與財政部、經濟部、中央銀行、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大馬對外貿易發展局(MATRADE)及統計局等相關機構協調制定應對方案。(三)召開特別東協經濟部長會議、討論美國關稅對區域貿易、投資與經濟所造成之影響,並推動東協制定一致應對立場。(四)在對美外交方面,馬國將透過馬美貿易與投資框架協議加強(TIFA)與美方溝通,爭取半導體與航太技術出口產品等關鍵領域關稅豁免。(五)政府也將加快出口市場多元化,擴大中東、非洲及南美貿易合作。
東姑賽夫魯部長指出,美國課徵新關稅的決定無疑將直接影響馬國今年及未來幾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馬國作為美國在東協最大貿易夥伴之一,亦是美國外資的主要投資目的地之一,課徵關稅肯定會產生中期與長期之影響。
馬國中央銀行原先預測本年經濟成長預測值為4.5%至5.5%,並會根據更全面的影響評估報告進行重新審查。
東姑賽夫魯部長同時否認馬國對美國商品徵收47%關稅的指控,實際上,政府課徵的關稅率僅為5.6%。馬國不同意47%關稅計算的基礎,並直接導致馬國被徵收24%反制關稅。
美國對馬國商品課徵24%對等關稅,預料將對馬國經濟帶來直接與間接影響,包括出口需求下降和加劇本地市場競爭,但馬國在全球市場上仍會維持一定的競爭優勢。相較其他東協國家之關稅,例如柬埔寨(49%)、印尼(32%)、寮國(48%)、緬甸(45%)、泰國(37%)、越南(46%)和中國(34%),美國對馬國徵收的關稅相對適中。
許多分析師指出,這項稅率可能吸引那些尋求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美國進口商轉向馬國採購。從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來看,馬國棕油出口有望提升,再加上全球市場尋找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品,棕油相較其他植物油的價格競爭力將能增強。東姑賽夫魯部長提醒外界,切勿忽視24%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出口需求下滑可能造成的連鎖反應。當需求下降時,產值將會減少,而出口領域的就業亦將受到影響。隨著需求減少,投資和消費亦會下降,這些因素將導致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倘多個國家面臨相同的情況,全球經濟成長將放緩。
由於報復性關稅導致來自美國的需求減少,可能引發馬國的產業和市場面臨其他國家過剩產能傾銷商品之問題,亦會加劇本地生產商之競爭。
目前部分關鍵產業獲得暫時性豁免,例如關鍵礦產、製藥產品及能源相關產品;至於其他產業如機械設備、傢俱、橡膠和塑膠等則首當其衝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