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將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經濟學者預計馬來西亞2025年經濟成長預測值恐放緩至3%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將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包括自本(4)月9日起對馬來西亞課徵24%「對等關稅」,馬國經濟學者預計,該措施恐衝擊馬國本(2025)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高達1.5%,全年經濟成長率可能下滑至3%,並對長期成長前景構成下行風險。
MIDF研究經濟學者指出,美國市場占馬國去(2024)年總出口之13%,若出口到美國降低至10%,將衝擊馬國出口領域1.3%。
出口恐大挫5.8%
同時,假設美國上調關稅,亦衝擊區域各國的需求,馬國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比如新加坡、臺灣、韓國、越南、日本,甚至是中國,亦將減少10%,那麼整體出口恐大幅度下挫5.8%。此外,生產活動轉弱會降低半成品,比如電子電機產品、機械、設備及零組件、金屬製品之進口。
考慮進口降低,估計外貿放緩對馬國經濟成長率之衝擊,可能高達1.5%,但在國內經濟活動持續成長支撐下,其全年經濟成長仍可維持於3%,較原先最低4.6%預測值為低。無論如何,貿易與生產調整的影響程度,仍有賴於銷售價格上漲後,最終需求變化的規模,尤其是美國的需求。假如企業能夠吸納一部分上漲的成本,那轉嫁給消費者的部分價格壓力或受限制。
經濟學者補充,目前美國課徵對等關稅所造成之短期供應衝擊,不會導致全球經濟急劇萎縮。但相對先前美中貿易緊張情勢,最新的貿易戰2.0涉及其他國家,對於全球貿易的衝擊會更加顯著。
無論如何,經濟學者深信,馬國努力促進與金磚國家(BRICS)與東協區域的貿易往來,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美國需求放緩之衝擊。
貿易緊張加劇,經濟前景蒙陰
另外,豐隆研究經濟學者指出,貿易緊張加劇的陰霾繼續籠罩著經濟前景。儘管目前,該研究行仍維持2025年經濟成長預測值為4.9%。對等關稅之實施,將對馬國出口領域產生重大影響,且若成為長期或永久政策,則可能對馬國的經濟成長構成下行風險。
無論如何,透過有利的談判,經濟成長還是具有潛在上行空間,同時有助於消除影響市場情緒的主要不確定因素。目前,美國對馬國出口產品徵收對等關稅的稅率為24%,但也有約26%從馬國進口的產品豁免徵稅。
相較越南、泰國,馬國衝擊不嚴重
Mercury證券經濟學者認為,相較大型經濟體,甚至是部分東協國家如越南與泰國,馬國受到對等關稅的衝擊並不那麼嚴重。然貿易放緩、供應鏈轉移與投資轉向的二階效應,才有可能大幅度衝擊馬國經濟。
馬國政府可能會透過貿易多元化與工業升級來抵禦逆風,但馬國無法倖免於保護主義加劇的全球貿易環境所帶來的挑戰。雖然馬國受到美國關稅的直接衝擊相對有限,但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會干擾全球貿易流,屆時馬國主要夥伴如中國、歐盟與東協國家會受到更廣泛影響,間接影響馬國的出口,比如電子產品、棕油與橡膠產品出口。
五領域受影響
此外,經濟學者列出將受到影響的馬國五大出口領域:
一、電子電機:電子電機是馬國最大的出口產品,主要銷往美國、中國與區域樞紐。供應鏈放緩或需求轉移皆可能影響晶片製造商與配件出口商。
二、棕油:馬國直接出口棕油到美國和其他受到關稅影響的市場。新的貿易摩擦可能會限制通路,加劇保護主義情緒與全球競爭。
三、橡膠手套:馬國是橡膠手套主要出口國,主要出口至美國。雖然對等關稅影響有限,但美國若尋找替代品或其他貨源,需求將放緩。
四、機械設備:馬國對美國的高科技和工業出口的機械設備,可能受到對於成本敏感的買家影響,因為關稅可能會降低需求或導致貿易轉移到成本較低的生產商。
五、紡織品與成衣:馬國紡織品與成衣的出口規模雖較小,但也將是受到影響領域,尤其當東協國家如越南亦被盯上加重徵稅。短期內,馬國的紡織品與成衣領域或受惠,但長期則有競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