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组数据 只能说香港加油吧......

最近孙哥的公开维权其实给香港加密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

FDT把稳定TUSD的4.56亿美元储备金,投向高风险且流动性低的资产,比如制造厂和矿山,而非按稳定币惯例持有现金或国债。

而此事的夸张之处就在于TUSD号称有审计,但是这个审计并没有什么用。

审计报告只验证某一时点的账户余额,却不检查资金流向或投资构成。

FDT把4.56亿美元投向矿山和制造厂,这种高风险操作居然没被发现,审计显然失灵。

不过在香港,不仅合规机构的账目有猫腻,就连香港政府的财务数据都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

就是香港政府的财务数据,这个数据可以直接在香港财政司的网站下载,链接我放在底部“点击原文”可以查看。

在说明这组数据之前,我先放一张图片:

这是香港财政司给出来的财政预测,表示香港政府的赤字正在减少,而且在三年以后就会开始盈余。

看起来趋势不错吧?

但是这张图也隐藏了一个小秘密,理论上说,香港的财政报告应遵循IMF发行《政府财政统计手册》(GFSM)及本地会计准则。在这些准则下,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定义有明确区分:

收入(Revenue):主要包括税收(如利得税、薪俸税、印花税)、土地出让金、公用事业收费、投资收益等。这些是政府的经常性或非借贷收入。

支出(Expenditure):包括经常性开支(如薪资、福利)和资本开支(如基建项目)。

赤字(Deficit):通常指总支出超过总收入的部分,即“综合赤字”。

借款(Borrowing):如发行政府债券(绿色债券、基础设施债券等),被视为融资活动,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收入”。

也就是说,赤字=收入-支出(含利息支出),和借款应该没有关系

但是香港政府公布的赤字=<span leaf="" para",{"tagName":"p","attributes":{},"namespaceURI":"http://www.w3.org/1999/xhtml"}]'>收入+借款-支出

<span leaf="" para",{"tagName":"p","attributes":{},"namespaceURI":"http://www.w3.org/1999/xhtml"}]'>如果剔除掉借款,香港政府的赤字是这样的:

如果画成曲线图就是:

按这个趋势看,香港政府把赤字转正的主要手段,可能就是加大借款量了...

因为根据香港政府公布的25/26财年预算,收入-支出的差额是-1629亿港币,而预算公布的赤字只有六百多亿。

2025-26政府總收入及開支

这中间的一千亿目测还得靠发债...

香港在疫情前是不怎么借债的,而且经常会偿还一些债务。

因为香港和美国不一样,美国发行的美债,自己印钱就可以还了。

而港币作为美元稳定币,需要和美元绑定7.8:1的兑换比例,因此香港政府借的钱,是不能靠自己印钱偿还的。

香港作为加密中心,如果不把自己的账理清楚,作为监管方去监督别人,总感觉有点怪怪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