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各地人均購買力現況
個人的富裕或貧窮,不僅與其收入高低有關,且各地生活成本也是決定關鍵。據德國經濟研究院(IW)對物價調整後的人均可支配所得計算顯示,在德國400個縣、區、城鎮地方評比中,大城市排名偶爾會有大幅起落,以上升或下降差距逾100名最為常見,另有2地的排名與前次調查相比差距甚至超過250名。
根據IW計算,巴伐利亞邦的Starnberg人均可支配所得約32,800歐元,居德國之冠,較全德國平均高出34.7%。該地的名目收入也是全德第一,且大幅領先其他地方,以至於儘管生活成本高出全國平均14.1%,但其人均可支配所得仍是最多。
此外,黑森邦Hochtaunuskreis(+27.1%)、巴符邦Baden-Baden(+26.5%)、巴伐利亞邦Miesbach(+19.8%)及慕尼黑(邦市合一München,18.6%)4地之人均可支配所得也遙遙領先、名列前茅。
北萊西伐邦Gelsenkirchen人均可支配所得約18,886歐元,比全德國平均低22.5%,則居德國最末位。雖然該地的生活成本僅低於平均5.1%,但對最後結果並無影響。至黑森邦Offenbach、北萊西伐邦Duisburg、Herne及巴符邦Freiburg等地,其人均可支配所得也比全德平均少了21.7%至16.2%。
對德國人均可支配所得最高的Starnberg與最低Gelsenkirchen兩地而言,地區的生活成本差異並未影響其收入排名,但其他地方則不盡然。整體而言,地區生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會拉平收入差異,IW專家Christoph Schröder表示,價差變得愈來愈微不足道,東、西德間的差異也正在縮小。
鑒於生活成本較高,德國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所得呈大幅下滑,部分排名甚至跌到200名之外:Stuttgart人均可支配所得由第42跌至第301,下降259名;黑森邦Frankfurt am Main由第118跌至第370;Hamburg由第64跌至第297;Köln由第183跌至第349。
在7個德國最大城市中,只有München(慕尼黑)與Düsseldorf(杜塞道夫)二地在價格調整後仍屬於較富裕的前段班。Düsseldorf因生活成本僅比平均高出8.5%,人均可支配所得名次僅從第19位跌至第103位。而München,儘管生活成本全國最高,但因其排名第2、極高的名目收入減輕物價影響,從而令其人均可支配所得排名第24,至少仍名列前茅。
但也有一些較小地方縣市由於生活成本高昂而排名下降,如Heidelberg、Ingolstadt或Landkreis Freising。而Freiburg的高生活成本更令其排名一路下滑,由第270跌至第396。
另一方面,巴伐利亞邦Tirschenreuth則憑藉低廉生活物價,排名由第200躍升至第60,名次上升40位。萊法邦Vulkaneifel地區(+139位)、Cochem-Zell(+135位)、Hof及Regen地區(分別為+133位及+132位)等地的排名也呈上升。Schröder分析,大城市生活物價普遍不低,未見排名上升情況;即使在農村地區也往往擁有不錯的收入。例如:北萊西伐邦Olpe縣(Kreis)的名目收入排名第25,再加上低於平均的生活成本,致其實際之可支配收入排名第9。
上述排名是基於德國聯邦統計局截至2021年的名目收入數據,以及IW經濟研究院與聯邦建築、城市與太空研究所(BBSR)共同發布之德國各地生活最新成本指數。價格指數是根據2022年收集之 2,400萬份價格數據,其中住房成本是造成較大差異的決定因素。不過,該排名並沒有考慮支出結構的差異,例如城市居民的通勤成本可能低於生活成本較低的農村地區。